「一份好工,係可以令你唔怕星期一」,出自子華神語錄.
但當今世上又是否有一份好工?一星期五個工作天,一天廿四小時,打工仔每日也花超過三份一以上時間,在辦公桌或家中那張書枱或飯枱前工作。究竟『未來』的好工是怎樣的一回事?
後疫情時代的未來工作模式一場世紀新冠大流行,重創了全球經濟外,亦加速了職場、市場改變,促成遙距工作模式、AI自動化及電商平台迅速普及等現象。去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表了一份研究後疫情時代工作趨勢的報告,更預測於2030年前,全球每16人中將有一個必須要轉行。報告更指出,可見中短期內,在家工作或線上商業會議的「常態」會持續。報告甚至發現,先進地區有兩成以上的工作崗位,即使改成每週三至五天在家工作,也似乎不太影響生產力。至於工作空間,一旦遙距工作模式慢慢成形,企業考慮到成本效益,有更大誘因把辦公室從大城市或傳統商業區搬到租金較吸引的小城市以至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這同時更衍生管理模式的問題——究竟如何制定可控又具彈性的辦公時間?
或許外間一般以為不少初創或新經濟行業皆鼓勵員工遙距工作。但早前一份由科創鉅子Elon
Musk發放給員工的內部文件被曝光,其中提及員工每週至少需要到辦公室40小時,否則就會被解僱;雖然至今Elon Musk仍未正面回應此事,但當被網民問及必須到辦公室工作是否不合時宜,他則回應「They should pretend to work somewhere else」。假設流傳屬實,要思考的反而是否一定要遙距或辦公室上班兩者對立起來,從中作選擇。因為有些工作內容即使可以遙距完成,效果卻沒有面對面完成來得好,例如談判、商業決定、丟點子討論(度橋)以及新入職員工訓練等等;另一方面,一些恆常會議、工作簡報或新產品服務訓練等,可於網上進行,可省卻往來場所的交通或通勤時間。而且,實際上,大家早已適應這種混合(Hybrid)模式。
四天工作 真的嗎?
反而每週到辦公室工作40小時又是甚麼概念?冰島早於2015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為期四年的社會實驗,研究每週休息三天,在同樣工資工作的條件下,究竟有否影響生產力?當然結果發現打工仔的生產力不跌反升,於是亦隨即牽動西班牙、英國以至日本都相繼試行。日本時裝品牌UNIQLO就嘗試讓當地員工可以享受「四天上班三天放假」的福利,但前提是每天工作時間從八小時延長至十小時,希望藉以挽留人手和吸納新血。
香港企業近年面對人才外流,又可否仿效呢?近期有本地上市公司提出於夏季試行4.5天工作週及一日在家工作,期望可提昇員工的福祉,同時令工作時更有效率及動力。若然試行這種混合模式後取得正面成效,又是否可全面普及?但對於低増值產業,又會否真正受惠?行業如餐飲服務、物流運輸等,傳統以「炒散」外判形式為主,以至多勞多得以加班時數換取更大回報的大前題下,要全面推行似乎仍有相當難度。
本地人才流失短缺已是不爭事實,招聘或挽留都考起人力資源從業員;加上新生代尋找工作的考慮又漸漸變奏,從前追求大企業、薪高糧準,到今日要講企業文化理念、整體工作體驗(UX)以至可持續概念等,要大型企業一時三刻作出改變,又談何容易。與其純粹增加假期或工作彈性,我認為不妨試行另一種協作模式——營造一個以社區效益為核心的共作空間,每星期有一天,匯聚來自不同界別(商社學)的專才和年青人,以各自專業技能及所屬領域出謀獻策,交流對社區議題的想法;以沙盒機制,鼓勵協作產出一些可行社創方案予商社共同試行。試想像每個社區,每間機構或企業,都設有這一張 #社智枱(Social Desk),為當區製造真正的福祉,你又會想返呢一份可能未來好工嗎?
( 同時刊載於JULY 22, 2022 | RECRUIT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