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用自己說話


Social Leaders Programme (SLP) 好玩之處是期間限定去探索不同工種,由上年參加 SLP 在 SONOVA 進行暑期實習,到今年幫忙籌備 SLP,都一直問自己,工作對年青人有甚麼意義?


追求利潤 (Profit),又追求使命 (Purpose),是很多人選擇到社企實習的原因。初時我對社會創新或商業等字眼印象模糊,但想知更多,所以 SLP 對我來說是一個尋找答案的旅程。印象最深刻的是 "SLP Interview Day",好像出奇蛋有多重享受。除了向自己心儀的社企面試外,還有一個焦點環節聚集不同社會企業的代表輪流說自己在環保、教育、創新科技、社區等層面所作出的改變。原來商業和 IMPACT 可以共存,成為朋友。另外與同事相處後,察覺大家都不是以年資為單位,不是工作愈耐,話語權愈大,反而以「想像」為單位。年青人與全職員工一樣,是最佳戰友一齊努力創造社會效益。


不過提到創意,曾經聽過有人會怕被「偷橋」,從而害怕展現自己對社區獨一無二的想法。我不想帶着「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魔,所以在 SLP 時,很雀躍地在團體會議分享自己的想法。因為社區是屬於大家,希望彼此開心分享和補足。回看今年大家開設的 Instagram專頁,呈現的並非「曬冷」式列出一系列社企,而招募年青人的賣點是如何連接年青人的想法至不同領域的機構,親身接觸城市不同議題,從而擦出社會創新創效可能。


作為年青人,SLP 給我最大的價值是令我半醉半醒。「醒」是理性分晰,得知社會創新的不同慨念和具體例子;「醉」是感性釋放,找到自己對社區的想像和希望。不過只有「醒」會感覺冷冰冰,經思考後發覺可行性或成效的數字低於預期便沒有動機去做;只有「醉」會給人一種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感覺正在說夢話。以前我想為社區作出改變,將來想行新的方向,嘗試商社合作,但深想自己沒有足夠經驗,只有草圖,是孩子童言不知天高地厚,還是真的相信自己有可能做到?


在既想做實事,又感到迷失的交疊下參加 SLP是處於醒醉之間的狀態,慢慢抱着試驗的心態與同事執行社區項目。今年 SLP 也是一場試驗,改以網上面試反而可容納更多人參與,更有機會聽到不同社企代表在同一平台分享對年青人的愛。當和執行團隊提出想法時,不是自己達到活動指標和目的就稱作成功,最重要的是項目連結多少人投身參與和容納多少人的想法。想成為城市一點柔弱微光,不是想證明所做到的目標如何突顯自己辦事能力、有多耀眼,而是設法製造路標讓大家相遇同行,一齊去做。


今年 "SLP Interview Day" 也是一場相遇,途中播放一段兩年前(即 2019年)SLP那屆實習生分享對香港想像的錄音時,當時的聽眾變成今日線上的參與者。在學時總會做資料搜集並舉出案例說服別人,但「自己」(Self)就是一個成長中,最第一身的例子去讓其他人具體得知我們的信念,甚至近距離激勵別人同行參與;所以多一點留意自己在 SLP旅程中的成長,多實踐對城市的想像,用「自己」說話,是 SLP 半醉半醒的奔放。


Donald Chung (SLP 2021 | Impact Storyteller)


bottom of page